一、贴片电容的含义和结构
1.贴片电容的含义
多层(积层,叠层)片式陶瓷电容器,也称为贴片电容,片容。贴片电容有两种表示方法,一种是英寸单位来表示,一种是毫米单位来表示。
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的结构主要包括三大部分:陶瓷介质,金属内电极,金属外电极。而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它是一个多层叠合的结构,简单地说它是由多个简单平行板电容器的并联体。
二、贴片电容的生产工艺流程
第一步、准备原料-将陶瓷粉和粘和剂及溶剂等按一定比列经过球磨,一定时间后,形成陶瓷浆料
第二步、流延:将陶瓷浆料通过流延机的浇筑口,使其涂布在绕行的PET膜上,从而形成一层均匀的浆料薄层,再通过热风区(将浆料中绝大部分溶剂挥发),经过干燥后可得到陶瓷膜片,一般的膜片厚度在10-30um 之间。
第三步、印刷:按照工艺要求,通过丝网印版将内电极浆料(铜)印刷到陶瓷膜片上。
第四步、叠层:把硬刷有内电极的陶瓷膜片按设计的错位要求,叠压在一起,使之形成MLCC的巴块(bar)
第五步、制盖:制作电容器的上下保护片。叠层时,底和顶面加上陶瓷保护片,以增加机械强度和提高绝缘性能。
第六步、层压:叠层好的巴块(bar),用层压袋将巴块(bar)装好,抽真空包封后,用等静压方式加压使巴块(bar)中的层与层之间结合更加紧密,严实。
第七步、切割:层压好的巴块(bar)切割成独立的电容器生胚。
第八步、排胶:将电容器生胚放置在承烧板上,按一定的温度曲线(最高温度一般在400℃左右),经高温烘烤,去除巴块中的粘合剂等有机物质。排胶作用:1)排除巴块中的粘合剂有机物质,以避免烧成时有机物质的快速挥发造成产品分层与开裂,以保证烧出具有所需形状的完好的瓷件。2)消除粘合剂在烧成时的还原作用。
第九步、烧结:排胶完成时芯片进行高温处理,一般烧结温度在1140~1340℃之间,使其成为具有高机械强度,优良的电气性能的陶瓷体的工艺过程。
第十步、倒角:烧结成瓷的电容器与水和磨介装在倒角罐,通过球磨、行星磨等方式运动,使之形成光洁的表面,以保证产品的内电极充分暴露,保证内外电极的连接。
第十一步、端接:将端浆涂覆在经过倒角处理的芯片外露内部电极的两端上,将同侧内部电极连接起来,形成外部电极。
第十二步、烧端:端接后产品经过低温烧结后才能确保内外电极的连接。并使端头与陶瓷具有一定的结合强度。
第十三步、端头处理:表面处理过程是一种电沉积过程,它是指电解液中的金属离子在直流电的作用下,在阴极表面还原成金属(或合金)的过程。电容一般是在端头上镀一层镍后,再镀层锡。
第十四步、外观挑选:借助放大镜或显微镜将具有表面缺陷的产品挑选出来。
第十五步、测试:对电容产品电性能方面进行选别:容量、损耗、绝缘、电阻、耐压进行100%测量分档,把不良品剔除。